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总规范,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章(党纲)的制定与修正历经十九次,这十九部党章(党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奋斗故事,蕴含了新中国成立沧桑巨变、辉煌成就的艰辛探索,蕴含了改革开放艰难创业、重大创造的宝贵经验,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党和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里程碑式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深入研究党章发展历程能够帮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下面,请一同追忆大革命时期的苦难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般发展起来。一年后,国共合作开展的北伐运动席卷江南半壁河山。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3年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依据党的自身状况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二大党章进行了若干修改,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新党员入党由原来的“须有党员一人介绍”改为“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之党员二人之介绍”。首次规定了新党员有候补期的制度,劳动者的候补期为3个月,非劳动者的候补期为6个月。
新增规定的核心要义是严格党员的入党手续。
为什么在三大的时候,党特别意识到入党手续的问题?
直接原因就是在国共合作的方针下,党的肌体容易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党员容易被国民党所同化。这就需要共产党员有更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排除其他思想的干扰。更深层次上,中国当时产业工人的人数很少,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情下,党要尽快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组织,必须广泛吸收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农民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甚至剥削阶级思想带进党内。为此,党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对党员的要求,严格入党手续,审查和防止投机分子及不合格者的入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这次会议正确评估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1925年 中共四大
为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一条逼仄的弄堂内,秘密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为了会议的安全,宣传干事张伯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个租界与华界的“三不管”地界,租借了一栋石库门房子。他还将二楼的会场布置成英文补习班课堂的样子,有黑板、讲台和课桌课椅,每人有英文课本。
中共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四大召开时,国际国内斗争形势极其错综复杂,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严峻局面,党迫切需要为了解决各种矛盾而提出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中共四大会场再现

《中共四大》(油画)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弄堂里召开的中共四大,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意义上走出书斋,迈向更广阔的历史时空。
1927年 中共五大
中共五大是在大革命局部失败和右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非常时刻召开的。由于当时情况危急,会议期间没有专门讨论修改党章的问题,在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认定必须改正并补充旧时的党章”。五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这个修正议决案共有十二章,八十五条,对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作了许多新的补充和修正,特别是在党的组织系统方面,作出了远较前四个党章详尽系统的规定。其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在我们党的根本法规上,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同时,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并规定“青年团中央,应派代表出席党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各级团部亦应派代表参加各级党部机关之常务委员会议,此等团部之出席代表应有表决权。”修正章程在“党的中央机关”一章中,明文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正式中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体现了加强集体领导的精神。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挽救革命。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20号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开幕。当时以国民党左派面目出现的谭延闿、徐谦、孙科应邀出席了会议,汪精卫也于5月4日列席了一天会议。虽然当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时,局势十分紧张,但由于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还打着革命的旗号,未公开叛变,因而中共五大的召开过程很顺利,没有遇到像一大召开时那样需要代表们东躲西藏的突发事件。

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五大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是自建党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代表大会,而国民党领导人也列席了会议,这是中共党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但是,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却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在矛盾复杂和斗争激烈的环境下,面临着发展、壮大组织和对党员进行教育等艰巨任务。它显示了党的先进性,提高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壮大了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为后来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尤其是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